中新网太原7月30日电 题:山西女子的剪纸梦:从艺40余载“剪活”人生 授艺上千人传承文化
作者 袁吉连 刘小红
“一把剪刀一张纸”,是山西吕梁柳林县陈家湾乡下寺头村村民高翠珍人生的全部意义。从艺40余年的高翠珍,她的作品精美而不失灵动、粗犷而不失细腻,极具黄土高原地域风情。自小便对剪纸艺术极其热爱的她,也终被剪纸改变了一生。据悉,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高翠珍,让剪纸技艺成为自己致富路的同时,剪纸作品屡获大奖,成为柳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;为了更好地传承剪纸艺术,她免费授艺千余剪纸爱好者。
生活艰苦,依旧潜心学艺
高翠珍小时候,家境贫困,由于家中弟妹众多,她又在家中排行老大,因此在挑水、煮饭、照顾弟妹之余,还要想办法通过劳动挣钱补贴家用。但艰辛生活并没有影响高翠珍潜心学艺的决心,由于从小就受父母和姥姥的言传身教,再加自身心灵手巧,时常勤学多练,所以在孩童和青少年时期,她就累积了过硬的剪纸和绘画基本功。
据了解,上学时期的高翠珍,每当去柳林县城赶赴庙会,别人赶几十里山路是为买些生活用品,而她却总是到处寻找好看的书籍。高翠珍说,记得有一次父亲给了她2元钱,她却瞄准了别人瞅都不瞅的那些发黄了的书而如获至宝,并悉数购买。从小人书到各种杂书,无论是借读还是自买,只要有空,便如饥似渴地攻读起来,随着阅读量的增加,知识面的拓宽,高翠珍对剪纸内容的主题和构图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提升。
止步于高中毕业后,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,高翠珍站在自家门前的土坡上,绘制了家乡垣上风情画邮寄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,收到通知后,却因为承担不起的百余元开销而没能上大学,这个梦想直到多年后才得以实现。
下苦功实现梦想
成家后的高翠珍在照顾孩子、忙于家务的同时,依然执着于自己所钟爱的剪纸行业。为了让三个孩子完成学业,也为了更好地开阔自己的视野,提升自己的剪纸水平,高翠珍选择把家搬至柳林县城。临行前,她曾发誓:“做不成个样子,绝不回村里”。
为了减轻家庭负担,高翠珍便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剪纸技能,于清明、中秋时节做些纸扎售卖来挣点小钱以贴补家用。空闲时,高翠珍经常研究柳林著名剪纸大师王继汝以及其它大师的作品,在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,不断创新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高翠珍的《黄河旋鼓》作品获得一致好评后,被剪纸爱好者以2000元的价格收藏,自此,高翠珍的作品声名鹊起。此事对于高翠珍来说,是一种鞭策,更是动力,渐渐地,剪纸带来的改变显现在她生活中,她购置了村里第一台电视和第一台电脑,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
因为热爱,所以执着。平日里,高翠珍的脑海中时常装着题材、画面、灵感,她把对于生活的热爱都融入于剪刀。
在高翠珍的工作室,四周都贴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作品,有的为传统题材,有的讴歌新时代风采。其中,她的《枣乡硕果》《天上街市》《春耕图》《柳林盘子文化喜迎奥运》《爱我中华》等数百件剪纸作品多次参加了国内外举办的剪纸艺术大赛并获奖。
据了解,高翠珍的不少作品被南京艺术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博物馆、中国历史博物馆等馆所收藏。同时,她还先后获得“吕梁地区剪纸能手”“吕梁地区乡土人才”“吕梁市农村拔尖实用人才”“柳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为了更好的传承剪纸艺术,高翠珍经常免费给学生们授课,培训学员和剪纸爱好者达上千人。面对未来,高翠珍想通过提高剪纸品味,让剪纸艺术与文化旅游相结合,把剪纸艺术融入到各种产品中,使产品赋予灵魂,提升产品附加值,用经济效益助推剪纸的发展与传承,让剪纸改变自己,也改变他人。(完)
(window.slotbydup = window.slotbydup || []).push({ id: "u5891748", container: "_i630znox87b", async: true });[img]//cpro.baidustatic.com/cpro/ui/cm.js" async="async" defer="defer"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