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(记者 庞无忌)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27日在北京表示,根据保守估测,按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情况,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(按购买力平价计算)约为3.5万国际元。
刘俏在当日举行的“北大光华两会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分析会”上指出,美国迈入人均GDP3.5万国际元的时间为1988年,德国为1998年,日本为2004年。要在未来的近17年内,实现3.5万国际元这样一个人均GDP的标准,中国面临七大长期挑战。
一是在完成工业化进程之后,中国如何保持高的全要素生产率。刘俏指出,中国在未来17年的时间里,年均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在2.6%或3%左右,这是相当难的,需要更大力度更彻底的改革,让市场化的力量真正去主导要素配置。
二是产业结构或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,这需要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高水平发展和支撑。劳动力也需要相应转移,未来20%以上的农业就业人口需要向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重新配置,其背后对公共服务体系等带来巨大挑战。
三是人口老龄化问题。刘俏指出,据估测,2035年,中国老年人口占比也就是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23%,大概3.7亿人。而日本在2004年人均GDP达到3.5万国际元,当时日本的老龄人口占的比例是14.15%。
四是城乡结构变化。据预测,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5%甚至到80%,很多人会从农村迁向城市,用什么方式真正融入城市生活,对户籍制度,公共财政支出等带来挑战。留在农村的人口同样存在如何享受更多投资带来的收益以及养老、医疗等公共服务支撑问题。
五是研发在未来如何继续保持高强度的快速增长问题,其中包括研发结构调整、增加基础研究投入等。
六是投资效率和消费结构问题。刘俏指出,2035年,保守估测,消费需要达到72%,政府消费占14%比较稳定,这就意味着居民消费占比应达58%左右,而现在的水平约为38%-39%,未来17的时间需要增加20个百分点。
七是中国如何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移动升级的问题。(完)